案例背景:
启航人员杨某86年出生,于2012年毕业某大学空管专业,由于课程多且难,小杨补考了三年才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换名话说他花了7年时间读了本科。由于不能按时正常毕业,各大航空公司只会招用按时毕业的学生而不会再招聘他,所以专业的限制,导致小杨再就业的定位就有点没有头绪。在毕业至今的3年时间里,仅在去年参加了半年的见习工作,至今为止,小杨本人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工作。
案例回放:
杨某由街道援助员带着前来职介所,指导员一下就认出了他,因为他去年也是启航人员,指导员推荐他应聘某单位的通信工程的见习岗位,当时小杨觉得工作内容比较符合他的意向,因此见习初始他挺满意的。不想一年后又见到了他,他说见习中期之后,他对企业的主管的不满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他觉得主管有意为难他,所以半年之后没有继续留在那里。而在将近这一年的时间里,指导员多次在街道进行企业现场招聘会时,经常能见到小杨的身影。由此可见,小杨本质上还是个需要工作并愿意参加面试的年轻人,但为何一直徘徊在职场之外呢?
案例难点:
针对小杨这个个案,指导员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去了解了一下他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首先,小杨学的航空空管专业,毕业后有两类岗位可以选择:其一是国内五大空管局的空管岗位,主要负责飞机的空中管制;其二是签派岗位,主要负责飞机起飞降落的指令发布。其次,中国民航总局下面的各大航空公司每年对航校毕业的学生都有招聘指标,只有极少部分岗位或是民营航空公司留有一些岗位向社会公开招聘,所以校招是最容易成功的。而小杨早已离开校园三年了。同时,随着航空业的大发展,飞机数量的增多,对航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也在增多。只要按时毕业,英店达到一定要求,几乎全部能被航空公司吸纳掉。而如果延迟毕业,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则航空公司肯定选择应届毕业生。象小杨这样的情况,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书,却比其他人晚了三年时间,可想而知一定会被航空公司拒之门外了。而如此有特性的专业,一旦流入到社会上,几乎很难再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小杨很难再进入专业对口的岗位,哪怕是机场地面服务系统,也因为年龄早已不再是企业挑选范围之内的了。
通过与小杨的多次面对面沟通,判断出小杨身上存在的如下问题:
1、过去的三年时间里,小杨至今没有搞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像个无头苍蝇一般。他自述在一些商业网站投了很多简历,却大多没有面试通知。
2、没有深入了解自身,自己能干什么,有什么特长和兴趣,如果没有那如何去弥补;
3、缺乏接触社会的经历,对用人单位和竞争对手的了解,看看环境是否有适合自我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4、缺乏对公共招聘网的了解与使用,单一的信息渠道导致求职拖延。
指导建议:
1、显而易见,小杨目前处于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以上种种都制约着他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需要重新选择合理的职业路线。他本人也知道必须转行才能实现上岗。如何寻找到那条适合自己并可行的职业路线呢?很简单,依次问自己三个问题:自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职场之中是否有需求。指导员指出,小杨想法是有的,但是缺少行动。从他之前所应聘的岗位来看,集中在仓储,物流方面比较多,但其实对该行业是一无所知。指导员建议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缺啥补啥。既然自己主要的求职方向基本明确的话,那就不要病急乱投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门对自己重新就业有帮助的技能培训。小杨白白浪费了过去的三年时光实在是太可惜了。
2、先就业再择业。小杨工作经历太少,短期内选择先就业,解决工作及缴金,近30岁的人还从未有过缴费记录,荒废的时间太长了,可以了解之前自己较多选择的仓储物流行业的招聘要求,找出自身的差距,弥补缺陷。在工作之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能项目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资本与实力。也可以从一些需要理工科基础的凯发ag旗舰厅的售后服务工程师入手,或者一些以大专学历门槛的储备干部类岗位,从普通职位做起,在工作中培养兴趣,顺利度过职业确立期。
3、指导员从小杨身上还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愿使用12333公共招聘网求职,求职记录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在一部分启航人员或是就业困难人员群体中占了不少比例。尽管早就为他们开通的登录密码,尽管早就指导他们如何使用这个平台应聘,但他们往往都不加以重视,问其原因支支吾吾,指导员直觉,这部分群体就业竞争能力并非很强,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弱,但他们心里却又认为这个平台层次太低,而在询问到其他网站是否提供他们较多面试机会时,往往又是简历石沉大海。小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因此指导员再次详尽地为他演示了一遍如何在12333上搜索岗位,强调了回复率之快,岗位数量之多的优势。
案例总结:
本案例中的小杨,是一个有上进心的青年,不同于其他宅、啃老和无求职意愿的启航人员,他只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没有好好地利用公共招聘网上的资源,没有主动地多和指导员交流,耽误了不少时间,走了一些弯路。不过指导员也发现,通过这次长时间的沟通,小杨承认自己在行业选择上存在一些固执的理念,不愿尝试低层次的岗位,而通过指导员的一番点拨,醒悟到自己不能再搁浅了,不能再半梦半醒了,必须从现在的失落感里走出来,树立信心,加快步伐。
指导员也由此感到:我们要着重帮助帮助启航人员的个人识别、区分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让他们在遭遇求职低谷期间,迅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今后的求职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