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ag旗舰厅 中国公共招聘网

中国公共招聘网-凯发ag旗舰厅

文章来源:中国就业网 时间:2017-03-16

近年来,安康市各级人社部门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抓就业就是抓脱贫”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脱贫攻坚系列部署,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和“七个一批”方法路径,立足部门职能,重点在劳务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兜底保障方面精准发力,架起座座服务“鹊桥”,为贫困群众叩开创业就业之门。

一、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促脱贫。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安康市劳务创业脱贫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业就业政策文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落实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县区按每年每10万人配套60万创业就业基金,将各类贫困群众纳入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畴。积极探索就业新路径、创业新模式,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社区中支持兴办社区工厂,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平利县在推进移民搬迁工作中,围绕就业抓招商,围绕招商抓创业,精准实施“保姆式”服务,实现了“招商、创业、就业”三维一体的工作格局,有力促进了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截止目前,平利县创办社区工厂32家,吸纳社区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近2000人,走出了一条安康“创业就业新模式”。该市紫阳、白河等县区在社区工厂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定探索,全市共建成社区工厂72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700余个,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1650人。

二、立足实际,打造品牌,强化技能培训促脱贫。坚持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就业的重要抓手,推进技能培训进小区、进园区、进企业,围绕特色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群体,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定向式培训,激励贫困劳动力学技术,凭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允许培训定点机构在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行政村开设培训点或培训班,支持企业在贫困县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并在经费中给予支持。安康市紫阳县坚持修脚足疗培训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龙头企业 基地培训 定向输出 就业安置”的技能精准脱贫路子,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目前,紫阳远元集团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修脚护理直营店面283家,加盟店720多家,年产值超过8亿元,依托修脚足部护理产业紫阳县创造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实现数千人脱贫目标。2016年度,全市完成免费技能培训2.9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1.24万人,兑现培训补贴600余万元,实现培训后就业7374人。

三、加大投入,倾力扶持,强化创业扶持促脱贫。积极推行“能人大户 公司(合作社) 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全面落实创业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支持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劳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成立劳务组织,挖掘就业岗位,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从创业培训、资金支持、强化服务等方面入手,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对经过认定的信用乡村推荐的创业人员免除反担保,允许农村劳动力以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申办创业担保贷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4.2万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5亿元,扶持创业项目2.43万个,带动就业10.7万人,其中农村贫困劳动力申请创业贷款占比8%。仅2016年度,全市899名贫困劳动力创业者享受到了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238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培训后成功创业,170名贫困劳动力进入了全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

四、强化对接,优化环境,强化有组织输出促脱贫。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落实对示范镇的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奖励和对示范基地的企业岗前培训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紫阳修脚足浴、汉阴特色美食、安康康嫂家政、旬阳建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区域性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引进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天坤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入驻安康,充分运用人力资源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信息资源优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全国300个城市10万个以上优质岗位转移就业。巩固和拓展省外、境外劳务市场,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协作,先后和江苏省南通市签订了人力资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疆乌鲁木齐建立了对口劳务输出地合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长效机制,确保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主动与安康籍农民工相对集中地建立协调联系机制,为跨地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和指导,推动劳务输出朝着组织化、有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016年度,全市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3.56万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5.82万人。

五、提升服务,搭建平台,强化公共服务促脱贫。以“群众搬到哪里,服务跟到那里”为主线,全面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社区,创业就业政策宣传走进社区,部分村镇先后建立了创业就业服务窗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的重大转变。近年来,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2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6个,培育认定市级创业示范社区71个、示范镇1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基地70个、示范镇30个,让更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积极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求职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托底安置一批就业困难人员,为贫困群众开启就业“绿灯”。全市累计为农村贫困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与个,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2000余万元,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504人。2016年度, 全市共计开展各类就业专项服务活动100次,50773名农村贫困劳动力享受到了就业专项服务。(廖安渝 彭山林)

 

分享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