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消灭上司的“不耐烦”,而不是消灭不耐烦的上司!
你有一个不耐烦的上司吗?
“我的上司对我特别不耐烦,每次汇报工作或者会议发言时他都打断我的话,真是郁闷!”
“我们的这些项目经理每次找我汇报工作,就在那里说呀说的,经常是听了15分钟也没听明白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事情,只能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打断他们!”
上述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发生,问题的核心不是上司们不耐烦,而是如何提高沟通的效率?如何既能清楚地表达你的观点,又能让对方准确快速地把握你的观点?
那么,怎样消灭你上司的“不耐烦”呢?答案就是“结论先行”。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现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再开也可以,但最好别11点30分之前开。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订了,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的10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这样的汇报听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没错,一个字“乱”,你可能会说:“你去人力资源部结算一下工资吧。”当然,今天你心情比较好,希望辅导一下这位秘书,告诉她这个话不能这么说,如果给你3分钟的时间(暂停下来,不往下看答案),你觉得这段话应该怎样说才不乱呢?
到底是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这个很容易达成共识,当然先说结果。因为在商务沟通中时间比较紧迫,所以一定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更有效率。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你的结果特别让人难以接受时,有可能你会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比如,你是医生需要跟患者说,他还有3个月的生命,如果直接说结果,患者可能受到打击1个月都活不了,这里说的是特特殊情况。在职场中,原则上来说,还是先说结果后说原因。
这个案例中有多少原因,可以很直观地分为人和会议室两类原因,表达时应该把同类原因放到一起。实践中还应该考虑这些因素的表达顺序,这个例子中就可以按照职务顺序进行排列,比如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不能参加会议。
根据上述准则,可以将这个汇报改为: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开吗?因为,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或者按照上面的讨论,还可以把具体原因再概括一下·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开吗?因为,参会人员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订。
时刻记住自己是业务层面的管理者
康奎是晶峰电子技术研究所的一名项目经理,带领项目团队在一个重要客户现场工作。进行项目的正式验收,一个问题的发生导致验收测试只能暂停。初步分析后,康奎意识到这是一个方案设计的重大失误,现在暴露出来。
该项目只是一个大系统的分系统,对客户很重要。康奎赶紧电话通知研究所领导:“领导,出事了!放大器增益指标不够,功率只有……”
“不要跟我说这么多,现在怎么办?”所领导打断了他的电话。做工程师时经常被领导表扬的康奎最近有一种感觉,所领导好像很不耐烦接康奎的电话。
作为项目经理,在向领导汇报的时候,一定不能只汇报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领导希望听到的是用于解决问题的潜在方案和自己作为专家的建议,最好是选择题,而不能是问答题。其实,相对于问答题或论述题,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做选择题,最好是单选题,因为可以少动一些脑筋,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企业里也是一样的,领导当然也喜欢做选择题。如果我们每次抛给领导的都是让领导头疼的问答题,那么人家一定要躲着你走了;如果我们抛给领导的是选择题,对领导来说,做决策的难度就一下子降低了许多,而且还能体现领导的价值,当然是比较开心的一件事情了。
遇到问题首先应该专业地评估、有效地沟通、有力地执行。也就是评估和分析问题的影响并推荐可能的凯发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比如:
进度是否会拖期?
成本是否会超支?
质量是否会变差?
有没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能的凯发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如果团队解决不了,能否找到外部资源?这些资源在哪里?
如果需要领导出面,需要领导解决什问题?
在给领导出选择题的时候还要思考选项的数量,我比较倾向于三个选项,当然这也比较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一分为三”看问题的原则。那么,这三个选项一定要有一个最冒险的方案、一个最保守的方案和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把这样三个方案进行各自的优缺点对比之后,其实很容易让做决策的人看到自己倾向的方案,因此会降低领导决策的难度。
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我们希望能够尽快获得领导的支持,那么就一定要降低领导做决策的难度,尽量为领导提供准确而且精炼的信息作为参考和对比,在提供的方案选项中充分地体现出自己所期望的方案的绝对优势,这样才能让领导们最容易地做出我们所期望的决策。
作为项目经理,你必须跳出问题细节的泥潭,从业务、管理、团队、计划、资源协调等层面对项目进行控制。你需要做到每一个工作都有人在做,但不一定都是你在做。发起人可能会决定亲自处理项目状况,也可能因为某些政治或级别问题而做相应安排,但只要你做了该做的工作,就不会被负面地看待。
需要更多结论先行的训练
项目管理以结果为导向,沟通也应该以“结论先行”,但这种表达习惯正好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相反,因此更需要加强训练。我们比较习惯先说原因再说结论,比如一位朋友与你聊天共30分钟,结果前28分钟都在聊家常,最后2分钟才说,这次来主要是想跟你借点钱……这种方式的表达非常常见。
一位在中国多年的美国朋友,给大家介绍中美文化差异时讲了一个故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位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救了一位落水的同学,到学校后不但被学校表扬,而且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接下来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的差别上。中国老师会这样打电话。
中国老师:喂?您好,请问是小明的家长吗?
孩子家长:是啊。
中国老师:我是他的老师,今天早上你家孩子在上学的路上,路过了一条河……
孩子家长:然后呢?
中国老师:河水非常湍急,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
孩子家长:然后我家孩子怎么样?
中国老师:他非常的勇敢。跳到河里去救他的小伙伴…¨。
孩子家长:然后呢?
中国老师:然后他顺利地把小伙伴救了上来,学校评他为见义勇为小英雄,所以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您一下。
相信这个接电话的家长已经被吓得完全疯掉了。那美国老师会怎样打电话呢?
美国老师:喂?您好,请问是小明的家长吗?
孩子家长:是啊。
美国老师:我是他的老师,今天打电话是想恭喜您小明在学校里被评为见义勇为小英雄……